表皮性真菌感染分別包括但不限於手癬、足癬。 患者皮膚發炎、剝落、龜裂、出現水皰,甚至糜爛,痕癢難當。
手癬與足癬均屬同一種感染,但因手皮相比脚皮厚,治療時間亦相比稍長。
表皮性真菌感染可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或傳染於其他人。
手癬(又名:鵝掌風、主婦手、富貴手),為發生在手掌與其側面,及手指關節與指縫之淺表性真菌感染。 多繼發於足癬,亦可因與其他病源接觸而誘發(例如:佩戴因長期潮濕,有真菌孳生的手套、手襪等)。當皮膚有破損、或身體有不適令免疫力下降時,表皮被真菌侵入的機會則大幅增加。
足癬 (又名:腳氣、腳癬、香港腳、新加坡腳),多發生於腳掌, 蹠與趾間皮膚、腳踝的淺部。 真菌感染,可透過直接接觸、或曾與患處接觸之日常用品(如:衣襪、毛巾、拖鞋)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,或傳染他人 。
增加真表皮性真菌感染的風險之因素如下:
- 多汗者,足蹠部多汗。 汗液內之分泌物與水份均助長細菌及真菌孳生。
- 孕婦於妊娠期間內分泌變化,會令皮膚抵抗真菌的能力降低。
- 肥胖者因指(趾)縫偏窄,手指腳趾間皮膚磨擦較多,受損耗之表皮較容易受感染。
灰甲,即甲癬,係指甲受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的症狀。指甲變厚而且灰黃,帶有異味,指甲會有灰色粉末的碎屑,故稱灰甲。
灰甲具有傳染性,可感染身體其他部分引致皮膚癬病或傳染他人。腳趾患灰甲比於手指患灰甲多見約四倍。
成因
灰甲係由真菌引起的, 真菌喜歡於潮濕溫暖的環境生長, 成因與腳癬(香港腳)大致相同:
- 腳掌汗多
- 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襪
- 共用鞋履而交叉感染
- 免疫力較差的人士 (如糖尿病患者、老人)
預防方法
真菌喜歡在溫暖潮濕環境下生長,保持乾爽對預防有很好的效果,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預防方法:
- 勤換洗鞋襪
- 穿著可吸汗、透氣度高的鞋襪
- 洗澡或清潔足部後,徹底將腳板、趾縫抹乾
- 保持浴室地板乾爽
- 於公眾泳池、浴室走動是應穿拖鞋,過後應清潔足部,並徹底弄乾
- 如穿著涼鞋,拖鞋外出,回家後應妥善清潔足部
治療方法
因患處深入甲床,難以觸及,又因指甲生長緩慢(指甲平均每月生長約3mm,需3-6月換甲),所以根治甲癬需時甚長,由數月至長達一年。
病情反覆的常見原因包括過早停止用藥,令甲床殘留真菌有機死灰復燃,或因不良衛生習慣令患處再度感染。
- 外用抗癬藥: 市面常見的有塗搽表面的抗癬甲油、酊劑等,另有較為少見的浸泡用之浸劑,雖不及上者方便,但浸劑可將藥物帶至患處深層,亦有效地預防真菌蔓延。
- 內服抗癬藥: 若癬患持續或嚴重,就必須赴醫診治。 醫生可能會針對癬疾而處方口服抗癬藥。
香港腳(又名:腳氣、腳癬、足癬、新加坡腳)屬表皮真菌感染所引致之皮膚病。 常見於腳趾之間,皮膚發炎、剝落、龜裂, 出現水皰,甚至糜爛;痕癢難當。
成因
真菌喜歡於潮濕溫暖的環境生長,若皮膚長時間在濕潤環境底下,真菌就能大量孳生,形成腳癬。常見的成因如下:
- 腳掌汗多
- 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襪
- 洗澡或游泳後沒有妥善將趾縫抹乾
- 共用鞋履而交叉感染
- 免疫力較差的人士 (如糖尿病患者)
預防方法
潮濕溫度是腳癬的主要誘因,遠離濕氣對預防腳癬有很好的效果,以下是一些可以參考的預防方法:
- 勤換洗鞋襪
- 穿著可吸汗、透氣度高的鞋襪
- 洗澡或清潔足部後,徹底將腳板、趾縫抹乾
- 保持浴室地板乾爽
- 於公眾泳池、浴室走動是應穿拖鞋,過後應清潔足部,並徹底弄乾
- 如穿著涼鞋,拖鞋外出,回家後應妥善清潔足部
治療方法
病情反覆常見的原因是過早停止用藥或因不良衛生導致再度感染。 如所用之藥物見效,繼續使用藥物直至徵狀消失為止。
- 外用抗癬藥: 市面最常見的有噴劑、藥膏等,另有較為少用之浸泡劑型,雖不及上者方便,但可軟化、溶解角質死皮,使藥徹底滲透至病變組織,有效地阻止真菌感染蔓延。
- 口服抗癬藥: 若癬患持續或嚴重,就必須赴醫診治。 醫生通可能會針對癬疾而處方口服抗癬藥。


